法治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日在北京举办的全球工商法治大会为各国工商界、法律界人士提供了对话平台,有效提升法治交流合作质效。大会围绕“加强法治保障,推动创新发展”“发挥法治作用,促进工商合作”“完善国际法治,引领时代变革”主题举办三场平行论坛,汇集国内外知识产权领域从业者和权威专家。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国际法治交流,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和发展期望,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了解、凝聚共识,为区域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特别是推动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法治是合作、互信、共赢的基石。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在“法治与创新”平行论坛致辞中表示,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原则,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知识产权界、工商界更应该坚持多边主义,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中国贸促会在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促进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70多年来,中国贸促会打造了一站式、全方位、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涵盖专利商标代理、调解、仲裁、规则标准制定、国际交流合作、海外风险预警等,有力推动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工商界交流日益频繁,工商界、法律多边法治合作愈发增多。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在出席“法治与合作”平行论坛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进规则合作,为工商和法治的融合发展提供国际化和专业化的规则体系。二是深化机制合作,为工商和法治的融合发展提供多样化和创新性公共产品。中国企业加快出海,外资企业对华投资热情持续不减,国际商事争议纠纷也不可避免的水涨船高,借助数据和智能体系建立多元化争议解决新模式势在必行。中国贸促会将与各方加强合作,不断改革创新争议解决机制,充分发挥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和在线纠纷解决机制作用,推动线上仲裁与调解、电子证据采集与储存等广泛应用,提升争议解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也更加注重纠纷预防,磋商斡旋等事前手段的应用。三是促进对话合作,为工商和法治的融合发展提供高水平交流平台。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表示,知识产权写入《民法典》,确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原则,建立国际上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及专利开放许可、药品专利权期限补偿等制度,统筹推进《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等修订工作,这些都增强了法律之间的一致性。他建议,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大保护格局,大力推进仲裁、调解等知识产权纠纷协调解决机制建设;要致力于优化知识产权领域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规范市场秩序,引导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树立质量为要、诚信合规的理念,筑牢创新发展的基础;要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专利、商标、外观设计、地理标志等审查授权或者注册业务方面的务实合作,支持企业更好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服务体系等渠道便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在海外获权和布局。

“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清华大学教授、香港律政司前司长郑若骅在活动中指出,面对全球化和数字化带来的复杂挑战和不断变化的局势,法治和相关法律规范在维护世界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以法治为基础的环境对开展国际贸易合作至关重要。

谈及香港法律界如何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郑若骅表示:“应该积极利用香港普通法制度,助力国家参与一些国际公约的磋商。”这样才能让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国际舞台上善用法治,做到更好。

郑若骅赞赏中国贸促会主办的全球工商法治大会,认为该平台为全球经济界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平台,以分享经验、探讨问题,积极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司长韩勇在“法治与变革”平行论坛中表示,中国参与世贸组织取得了积极成效,也在推动世贸组织改革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工商界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可以发挥更大更积极作用,比如在广泛建言献策中,很多最初的倡议都来源于工商界的声音,很多政策制定的最终目的也都服务于工商界人士。

“在国际法治合作中,还需要用好多边机制,维护产业发展的正当权益。特别是对于国际争端和解决这一议题,世贸组织理应发挥更大作用。”韩勇认为,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为国际经贸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在一些领域发挥了标杆和引领作用,他建议工商界应进一步用好多双边的机制平台,积极对外发声,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来源:中国贸易报)